【广州日报】暖心!核酸采样现场,“大白”为老人“蹲式”服务

2022-04-24

       近半个月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派出20多批近3200名白衣战士奔赴广州各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医护人员不辞辛劳,用心用情、专业高效地完成采样任务。当遇到有需要帮助的群众时,她们眼疾手快,及时伸出援手,为市民带去春风般的温暖和关怀。

 

       “爷爷您慢点,我蹲下给您检测!”

       4月14日起,中山一院连续6天派出精兵强将支援白云区抗疫一线。4月15日,在采样现场,一位行动不便坐着轮椅的老伯过来测核酸,由于采样点的路面不平整,老伯尽管用了轮椅但也不方便移动,这时,队员李泽锴站了起来,说:“爷爷您慢点,我蹲下给您检测。”李泽锴一边蹲下身来,一边安慰老人:“没事没事,张开嘴,不急。”担任采样小分队队长的中山一院胸外科护士王凤娇则在一旁帮助他稳住轮椅,协助为老人完成核酸采样。

       “在确保全员核酸采样安全有序进行的同时,我们对老弱病残等群众进行一对一耐心引导和关爱,展现了医疗服务的温度!”王凤娇说,为同事们的奉献感到自豪。

 

队员李泽锴蹲下身来帮行动不便的老爷爷采核酸


       微笑与点头

       是最心有灵犀的沟通方式

       在白云区黄石街道采样点,中山一院医疗队员正以每人每小时120人次的速度高效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林雪婷护士说,尽管采集任务工作量大、气温达到30℃,但每位居民都非常理解和配合,采集完核酸后总是不忘和队员们说声“谢谢你”“辛苦了”。

       在采样现场,林雪婷正低头进行手消毒,一张黄褐色的废旧纸皮被递到了她的面前。原来,这张纸条出自一位昨天到场做核酸的阿姨之手。她因患重病,年前进行了喉部声带切除术,现在无法发声,只能用这种手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纸上写着:“您好,我因为术后失语无法与人沟通,希望进行核酸采集时能尽量温柔一点,谢谢!”

       林雪婷没有想到,冥冥中9000余人的核酸采集任务,又遇见了她。林雪婷抬起了头和阿姨打招呼。那一瞬间,阿姨似乎也认出了林雪婷,对她微笑和点头,便放心地张开了嘴巴。一瞬间,两人用这最心有灵犀的沟通方式,表达了信任与感谢。

       “这让我觉得非常感动,即使再苦再累,我也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林雪婷自豪地说。

 

林雪婷与队友们一起为广州抗疫加油


       老人险些摔倒!

       发现潜在问题,立行立改

       连日来,中山一院风湿免疫科房慧杰护士一直奔忙在核酸采样的一线,4月14日,她刚刚圆满完成连续5次的核酸采样任务,15日中午又接到了出发通知,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她又踏上了支援白云区核酸采样的路上。

       作为组长,房慧杰到达红枫创意园核酸采样点后,迅速了解核酸采样量的要求,安排第一批上阵的队员。这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走了过来,没想到刚坐下来就差点摔倒了,幸好及时被房慧杰和队员搀扶住,才没有发生意外。

       队长黄诗欣护长到场巡查,指出了核酸采样桌椅的问题。“这个凳子矮,居民坐下来容易不稳,站起来所需时间更长。”黄诗欣发现,采样队员们的腿也几乎无处安放,不利于长时间的工作,这将导致采样效率的下降。房慧杰立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对桌椅进行更换,在社区的配合和支持下,现场换上了长条桌和方凳。居民坐下来后果然没有不稳的情况,而且明显提高了队员们核酸采样的效率。

       “环境设置对核酸采样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十分重要。”房慧杰表示,在核酸采样中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优化流程,才能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

 

房慧杰护士在为群众采集核酸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梁嘉韵、彭福祥

报道链接: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819975

报道时间:2022-04-22